MENU

金秋我校教学领域硕果累累

近日,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相关通知,我校一批重大教学成果获得批复,标志着我校双一流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夯实,也证明学校实施的多项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名师双丰收


丁传伟教授获批第十七届北京市级教学名师,黄兴老师获批第五届北京市级青年教学名师,标志着我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又迈上了新的台阶,为教师梯队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示范作用。


1.jpg


丁传伟,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青年英才,全国武术冠军,国家运动健将,国家级裁判,民族传统体育学科负责人,现任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院长。作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负责人,积极带领团队,建设品牌专业,2019年荣获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在教学中潜心研究,教改成果突出,先后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大学武术协会 “十佳教练员”,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教学“百名先进个人”,土耳其国家体育贡献奖等。他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并重,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市局课题4项,参与了国家重大社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1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数60余篇,获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


2.jpg


黄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运动生物化学博士,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主要教授课程:《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化学》、《环境、运动与健康》、《运动机能评定》等。在教学中,她始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贯穿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丰富的国家队机能监测和科学营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实验室的前沿科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学,科研反哺教学,鼓励学生开拓创新。2021年,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同年,她将教改立项成果“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运用于《运动营养学》课程,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课程建设获得喜人成绩


4门课获批北京市级优质课程。李厚林教授负责的《田径》课程获批重点项目,周志雄教授负责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郝晓岑教授负责的《管理学原理》和刘华副教授负责的《康复治疗技术》课程获批一般项目。


3.jpg


首都体育学院线上《田径》,负责人李厚林,国家田径项目备战奥运会科研团队负责人,北京长城学者,博士生导师。该课程是国内体育类首个(中文+英文)术科双语专业课程;将运动动漫、数据标示和肌肉骨骼等可视化技术结合运动动作,解决了多年瓶颈——技术教学线上展现不足的课题,将图文、数字和动作过程的精准详解展示了前沿的运动技术;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训练方法、技术教学,训练竞赛和课程进展等,内容全面、科学、丰富、实用,主讲教师包括国家队教练、教学名师、师德标兵、师德榜样等;讲解范例包含普通学生和奥运会冠军,被全国99所院校3万多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教学使用;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引领了目前中国体育技术在线课程水平。


4.jpg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是体能训练专业必修课,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类型的教学课程,线下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影响运动素质的因素、体能训练计划制订与实施、体能测试与评估方法等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发展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从事体能训练的基本技能。《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在线课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上运行3个学期,主要面向对象主要是高校体育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能训练、运动康复等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体能训练、科学健身、康复保健等社会学习者等。


10.jpg


《管理学原理》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管理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和主要职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获得一般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奠定基础。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力求反映国内外管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信息,给学生提供多视角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四个自信”的意识,为进入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智力支持。


11.png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师、运动康复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运动康复专业(和冰雪方向)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常见运动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等常用的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其中包括改善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改善平衡和协调训练,步态训练,心肺功能训练等,要求学生能应用这些技术处理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后康复,慢病康复等,为将来开展临床康复或运动康复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建设再传捷报


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评选中,谭朕斌教授负责的《篮球运动双语系列教程》获批重点教材,王锦老师负责的《大型文体表演组织与编排》获批一般教材、李厚林教授负责的《跨栏跑》获批一般课件、郭修兰老师负责的《排球运动战术基础》获批一般课件。


5.jpg


“篮球运动英汉双语系列教程”共包括4部:1、《篮球运动英汉双语教程》;2、《篮球技术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3、《篮球战术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4、《篮球专业英语难点释疑及词汇汇编》。“篮球运动英汉双语系列教程”的编写思路完全不同于国内现已出版的体育术科类双语教材,不是简单地将原版的外文教材全盘翻译过来,而是根据我国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在大量阅读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材料,仔细研究,精心编写。主要针对篮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的教学实际需要,突出专项特点。主要内容为篮球基本技战术教学训练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并吸收了美国原版篮球书籍中最新教学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反映现代篮球技战术的最新理论,以使本教材具有时代的新特点和专项课教材的特色。


6.jpg


教材《大型文体表演组织与编排》以大型文体表演的编创方法和组织步骤为核心,突出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吸收了近几年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文体表演和大型庆典活动表演的新形式、新技术、新手段作为例证素材,注重教材编写的时代感和实用性。该教材语言简练,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案例详实,内容丰富,是一本较为完整地学习大型文体表演组织与编排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2018年9月至今,这本教材广泛应用于首都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教学中,并被北京体育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九江学院等全国十几所院校选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7.jpg


首都体育学院《跨栏跑》课件,负责人李厚林,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北京长城学者,博士生导师。将跨栏跑教学素材制作PPT,采用中文讲授+英文字幕双语授课;将跨栏跑技术过程通过动漫、数据标示和肌肉骨骼等可视化教育技术引入课件制作,将动作图片、重点文字、技术数字和动作链过程的精准材料图文音同步展现,打破了以图片展示为主传统课件模式;内容包括:跨栏跑形成与发展趋势、竞赛规则与裁判法、技术动作、技术教学和训练方法介绍等,内容全面、科学、丰富、实用,该课件被全国体育专业院校学习,成为众多课件制作工作和学校的样板,为国内体育实践课课件制作技术提供了范例。


8.png


《排球运动战术基础》课件主要针对体育院校《排球》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面向全校本科排球基础课程入门使用,是战术理论基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涵盖四个章节内容,同时本课件单元部分获校级基本功比赛最佳多媒体辅助课件奖项。课件从教学内容、视频导入、动画模拟、互动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宏观层面理解知识到微观层面运用知识。本课件结合排球项目的特点,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每个章节中,环环相扣,且生动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同时,本课件与本人校改课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战术动画短视频,投入使用到课堂中,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课件使用期间均获得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致好评。


教学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


丁传伟教授带领的武术国际化人才培养育人团队获批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进一步巩固了我校教学队伍建设。


9.jpg


以丁传伟教授为带头人的武术国际化人才培养育人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荣誉称号。

该团队始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坚持不懈地将教学、育人、科研齐头并进,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综合改革、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多年来,不断挖掘武术文化特色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连续8年承担国家汉办、文化部、侨办海外巡演、巡讲活动;优化武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海外建设了3个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了优秀双语武术教学课程与教材,培养了近100名武术的国际传播者和推广者,为武术国际化推广做出了独特贡献。该团队先后获批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北京市高水平创新团队,荣获了首都体育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了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完成教改立项20项,发表教改论文70余篇,指导学生参与竞赛获奖100多人次。

这批重大教学成果的获批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勤劳耕耘所取得的重要成绩,是学校重视教学工作的重要体现。学校将按照“着力探索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国家发展战略及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的理念,积极发挥教育教学成果的示范、辐射与引领作用,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我校办学与社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学校教学工作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来稿:教务处高天、王秋玉   审核: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