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目前设置了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两个专业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4、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从事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训练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竞技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运动训练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1、掌握运动技术学科、运动人体学科、教育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具有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竞赛组织与裁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4、熟悉我国体育工作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一般运动训练和专项运动训练的发展动态。        

2013年度,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总数为1137人,其中,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在校生373人,2013年度招生100人,生源全部为北京市户籍;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在校生764人,2013年度招生191人,在校生生源65%为北京市生源,其他35%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截止20131231日,我院专兼职教师总数73人,其中,教师按年龄结构分布如下:30岁以下教师3人,占4.10%31-40岁教师15人,占20.55%41-50岁教师33人,占45.21%51-60岁教师22人,占30.14%。从我院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难发现,40岁以下教师仅占24.65%,说明学院年青教师人数偏少,而且各年龄段教师比例不均衡,学院教师整体年龄结构不合理。

学院教师学历结构分布如下: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17人,占23.3%,硕士学位的40人,占54.80%,本科学历的16人,占21.92%。学院教师学历层次还需进一步提高。

学院教师职称结构分布如下:教授17人,占23.3%,副教授34人,占46.60%,讲师20人,占27.40%,助教2人,占2.74%。学院教师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讲师及以下职称教师人数较少。

总体而言,由于学院年轻教师、低职称教师人数占比较少,学院发展会出现活力不足,后劲不足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应予以重视。

学院生师比约为161,相对于体育院校(体育是应用实践学科,更需要小班教学模式)而言,生师比过大,不利于保证教学质量。

学院本科课程主讲教师中,教授主讲课程占比为23%,副教授占73%,讲师占49%,助教占1.3%(注: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主讲课程有重叠)。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学院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4.1%

    学院年度教学经费(办公经费)为50万,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为350/生,教学仪器设备656件,2013年度新增171件。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2013年度,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自2012年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本科教学工程”启动后,我院紧扣国家专业建设指标规定的主线推进与开展工作,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公布“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56号),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与其他高校550个专业点被批准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3年度,我院启动了国家级特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编写工作,十个项目组(篮球、田径、体操、排球、足球、学校体育、人体科学、课余训练、武术、游泳)3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

2013年度,教育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系列教材落户我院。院长于振峰主持此项工作。田径(李建臣)、篮球(陈钧)、体操(宋雯)、武术(叶伟)、足球(陈亚中)、排球(王骏、游泳(王隽)七个项目负责人参加。

2013年度,完成了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全部课程要求的修订工作。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为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运动训练专业的主要课程为运动训练学、主修项目理论与实践、运动选材学、运动营养与恢复、运动训练管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教育学。

2013年度,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为48门,其中选修课为23门,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是22.40%;运动训练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为54门,其中选修课为29门,选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0.53%

我院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理论课教学和术科课教学两种模式。理论课课堂教学规模平均为45/每堂课,术科课堂教学规模约为20/每堂课。

    学院两个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3.60%,对于体育学学生而言,实践课所占教学总学分的比例相对较少,应该加大学生实践课的教学学分。

2013年度,学院在对历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期检查、提前规划、精心组织进一步规范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质量要求、程序要求、仪式要求等,增强了毕业学位答辩工作形式的严肃性、仪式感及论文要求的严谨性,提高了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质量保障体系

    2013年度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了听看课制度。学院领导班子、各教研室主任及普通教师采用集体观摩、个人随机看课等形式对学院教师日常教学进行了高频次高密度的检查,强化了日常教学管理。

(二)学院组织各教研室教师深入调研我院2010级本科生教学实习情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下半年,学院领导班子带队调研了顺义、密云、房山、昌平、延庆等远郊区县和首师大附中、朝阳十八中、中关村中学、二里沟小学、育英学校等多所北京市内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掌握了我校实习生在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体育活动组织、课余训练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学院下一步深化教学及实习工作改革提供了翔实的信息基础。我们还拓展了京外实习和人才培养基地,与四川新辰体育培训学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

(三)学院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学院适时成立了本科生导师制管理工作小组,结合本学院自身特点于20121020日制定了《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并在全学院积极组织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工作。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本科学生(2011级,2012级)导师制工作实施2个学期以来,总体情况良好,进展顺利,各项工作正逐步走向有序、规范、科学、合理。

五、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座谈、电话调查等方式调查发现,学院大二年级学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通过调查了解到,大二年级学生课程最多,学生感到非常充实,对于学习的满意度提高,大四年级学生面临工作压力、大一年级学生课程较少,学生对于学习满意度有所下降。

对学院学生自我成长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大三年级学生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大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自我成长满意度提高,大四年级学生自我满意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在论文、实习中以及就业过程中发现个人的不足,影响了对自我成长的满意度。

    2013年度,学院本科生毕业率为97%,学位授予率为98%2%的读研率,毕业生就业率为96.5%

通过对近三届(201120122013)毕业生工作单位进行电话访问,走访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形式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适应能力等予以充分肯定,达90%以上,一致认为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都表现出较高职业素养,对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也给予较高的评价。

部分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摘要如下:

某中学体育组组长:“我校毕业生教学基本功扎实,专项能力突出,表达能力较好。”

某体育文化公司负责人:“毕业生扎实、务实,敬业精神强,肯吃苦。”

某小学老师:“我校毕业生工作责任心强,三大球技能掌握较好,能按质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六、特色发展

2013年度,学院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工作中的特色与做法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了教研室及教师队伍建设

2013年补充招聘足球教研室教师1名(施萌雨);篮球教研室、体能训练教研室各有一名教师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金安、史衍)。2013年博士研究生毕业1人(李文超)。

2013年推出两位教师毕学翠、孙永生入选《2014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

2013年底对本年度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体能、田径、篮球、学校体育)进行了面试、试讲,并拟引进该4位人才的报告上报校人事处。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共有辅导员7名,52女,一名同志具有副教授职称,1名同志具有讲师职称,其中专职6人,兼职1人。完善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提高辅导员队伍学习效果

进一步加大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支持力度,2013年共资助40余人次的老师外出参加《高校骨干教师科研能力与师德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高校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指导暨青年骨干教师职业素养、岗位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双语教师国内深化培训》、《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系列研修班》等各类培训。

(二)进一步完善了听看课制度。学院领导班子、各教研室主任及普通教师采用集体观摩、个人随机看课等形式对学院教师日常教学进行了高频次高密度的检查,强化了日常教学管理。

(三)加强了制度建设

2013年度,学院进一步规范了《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辅导员值班制度》、《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早操规范》、《体育教育训练学院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细则》、《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周日周讲评管理办法》、《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关于学生请销假的规定》、《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国家奖学金”评选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认真学习新版学生手册,通过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学习、实施,很好地规范了学生工作流程,为有效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实施优良学风建设工程

2013年度,我们提高了早操质量,规范了周讲评,提高效果,通过第二课堂技能实践月活动提高学生技能,加强学风建设,加强班集体建设,在校级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基础上推选市级先进班集体,加强晚查寝效果,加强学生助学贷款、助学金的考核评比工作,加强对凤凰岭校区学生的培养教育,与凤凰岭各位领导老师建立无缝对接与沟通。

(四)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丰富的人文活动内容密不可分。2013年学院共召开13次各种参观、见学、文体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五)加强就业指导

2013年在学院领导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可能的就业途径,针对特警、村官、教师、企事业、升学、创业等各种就业途径,结合学生个体特征,为学生竭尽全力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服务工作。最终体育教育专业签约率达到93.25%,运动训练专业就业率达到95%

(六)重视支持团总支、学生会工作

团总支、学生会依照自己的章程独立开展工作。20137月和9月,完成了新一届团总支和学生会的换届工作。与此同时,重视加强团支部建设工作,提高优秀团员推优入党的力度。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团总支获得20122013学年度校级优秀团总支称号。

(七)加强安全教育

认真落实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实施方案》精神,认真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建立防范机制,做好稳定工作。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排查影响稳定的因素,梳理情绪,化解矛盾,每位学生辅导员真心实意地为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针对特殊时间节点,学院辅导员多次动员,加强管理,确保学院没有一例政治事件,为平安校园的创建贡献了一份力量。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作虽然有了新的进展,但是,一些此前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部分学科教学方向力量较弱,缺乏学术带头人,团队梯队结构失衡,后继乏力。

3、教师队伍需进一步优化。部分专业人才梯队结构不够合理;青年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素质有待提高;学术交流的频度和广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1、充分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以“教学质量工程”为依托,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进一步抓好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在积极争取学校政策扶持的前提下,设立一定的人才建设配套经费,用于支持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2014116

                                                                            撰稿人:郑晓鸿

                                                                            审核人:于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