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简介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是首都体育学院进行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后建立的。其前身为体育保健康复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该系始建于1990年,1988年前国家教委审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时,委托我院调研、论证“体育保健康复专业”。调研、论证成功后,经前国家教委审定,于1989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时,在体育学类目录中首次增设了“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同年国家教委下文要求我院在全国率先试点开设该专业,为此,我校于1990年开始建系、招生,成为全国最早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院校之一。1998年教育部再次审定专业目录时,本着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将该专业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本院无论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办学经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列为全国同类院校专业的前列。199310月经申报被批准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北京市建设中的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依据厚基础、宽专业,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从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发展、完善其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2005年我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高校品牌专业”;2007年,本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本专业被北京市教委列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单位”。我院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规格上,从专业目录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诸方面,都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定位和社会需求考虑,2013年开始招收运动康复专业学生。

目前,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招收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两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5个教研室,它们是保健康复教研室、解剖生力教研室、生理生化教研室、心理学与教育学教研室、计算机与统计教研室;基础实验室6个;重点实验室1个,下设15个子实验室。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013年,我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强化规范管理与提升执行力为保障,全面实施新一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逐步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体系,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本着培养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方向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医学、运动医学、运动康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能从事运动康复治疗、健康管理、运动损伤防护,体育科研、体育健康促进及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设置了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两个专业。运动康复专业学生是2013年开始招收的,因此2013级中有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康复两个专业学生,2010-2012级三个年级中只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

3、在校学生情况及生源质量情况

截止2013年底,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共有206人,其中男生106人,女生100人;北京生源136人,外地生源70人。2013年招收的53名本科生中,北京生源27人,外地生源26人,100%达到当地录取二本线,其中有1名学生还超过一本线14分。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学院师资情况

我院目前有专兼职教师66名(其中专职教师60人),专任教师53人,生师比为3.43:1。专职教师中,学位结构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3人,所占比例71.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0人,所占比例33.3%;具有硕士学位23人,所占比列38.3%。职称结构上,具有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专任教师30人,所占比例50%,其中正高级8人,副高级24人,分别占专职教师的13.3%40%。学缘结构上,我院毕业留校任教20人,所占比列33.3%,毕业于其他高校的教师主要来自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15人,所占比例25%35-5543人,所占比列71.6%55岁以上2人,所占比列3.3%。我院全部教授和副教授都承担了本科生教学工作,教授主要承担了本科生的《诊断学基础》、《运动生理学》、《体育营养学》、《运动人体科学概论》、《健康教育》、《中医骨伤》、《锻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主要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我院教师队伍中,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项目获得者1名,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获得者7名,北京市教委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获得者1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学校学科责任教授2人,其他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1人,北京市创新团队负责人2人;国家科技进步奖1人,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人,北京市精品课程负责人2人,北京市级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1人,教学类省部级以上项目负责人1人,科研项目类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负责人2人。

2、学院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情况

办学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学院的教学基础设施、学科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我院下设6个基础课程实验室,供本科学生日常教学使用。2004年以来学校投入1000多万元对基础课实验教学楼进行了改造;2004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申请到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经费400万元,2006年本专业申请到北京市本学科专项建设经费约267万元,2007年申请到北京市专项建设经费约367万元,分别购置了基础实验中心七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2008年又申请到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费约200万元,北京市专项建设经费约321万元。在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的同时,狠抓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2006年成立了基础课教学实验管理中心,整理和制定了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增加开放时间和范围,提高利用率,为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我院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1494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合计30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 2013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396台,总值862万元。2013年教学经费投入总额达135万元,生均约6553.4元,其中用于本科教学改革90万元,用于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45万元;年度实习经费31100元,生均610元;年度内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5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242.7元。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学院重视专业内涵建设,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注重对专业的改造和提升。2013年,学院重新修订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一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特点和办学条件,在尊重教育部专业目录相关规定与打造学院自身特点并重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培养方案的特点体现在实施分类指导、优化课程设置、实施专业分流等几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与就业特征,结合自身实际,新增了运动康复专业(康复治疗方向),原有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着重健康管理方向。

2、课程建设

学院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广适应专业人才的总体要求,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开发选修课,实施课程的小型化、多样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专业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融合与贯通。结合2013版培养方案要求,今年新增了《理疗学》、《老年综合征的预防与康复》、《日常生活技能和环境改造》、《现代安全防护与救治》等更符合专业需求既、贴近社会应用的课程,既丰富了课程资源,也满足了学生对课程选读的多样化需求,更优化了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2013年全院为本科教学共开设课程51门,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周末选修校际公共选修课。

2013年,我院还针对运动康复和健康管理方向,围绕2013版培养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成立了运动康复与健康管理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实施核心课程负责人制,组织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3、教材建设

规范教材管理,抓好各级各类教材编写出版和申报遴选工作,提高本科教学使用教材质量。针对新的培养方案,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张玉芹教授的《健康管理学》和陈佑学副教授的《中国传统养生运动》正在编写中。

4、教学改革

为了保证高质量教学,我院每年都举办青年教师大赛,带动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在配合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前提下,形成本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办法。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提倡课堂的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我院成立了专业建设工作组、两个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和“应用心理学学科”)建设工作组和学生工作委员会,作为学院重点建设项目的工作机构。

2013年我校教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中,我院张玉芹教授的《在临床医院专业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周军教授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应具备专业技能的确立及其考核方法探讨》、张健副教授的《建设运动生物力学远程教育系统》被确定为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其中张玉芹教授的还被确定为北京市教委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5、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保证基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指导思想,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注重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新突破。2013年,周军教授负责的北京市教委专业建设专项经费获批89.78万元,其中49.8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室建设、39.98万元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截止2013 年,学院有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重点实验室;6个基础实验室,分别是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运动生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保健康复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对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以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2)专业实习

学院要求学生按照培养方案规定的实习内容,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的前十周,在实习单位完成32周的专业实习。学生应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实习时数与内容。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共同进行成绩考核。目前,我院拥有合约实习基地13家,包括北医三院、北京按摩医院、北京老年医院、西城区体科所、东城区体科所、朝阳区体科所等众多专业对口单位,其中北京老年医院2013年还被评委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3)毕业论文

继续加强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确保本科生论文的质量。在选题上,侧重原创性、应用性,积极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实习、科技服务和社会实践进行选题。进一步规范管理,实施全程监控。对优秀本科论文进行评选,实施奖励,给以优秀毕业论文颁发证书。2013年组织开展的2013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工作中,经过评选对全院50篇毕业论文进行了三轮评审,最终评出7篇毕业论文为院级优秀毕业论文,其中有2篇被评为为校级毕业论文一等奖,占校级毕业论文一等奖的50%,分别是王懿的《瑞士球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和王雨晗的《全身振动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髓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4)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为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技能测试、专业调研、赛事志愿服务、学术会议专业服务、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计划、义务健康咨询等多个环节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特别是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2013年学生服务内容如下表:

2013

服务内容

服务项目

参加学生数(人)

服务人数(人)

服务社区

为北太平庄、蓟门里居民体质测试

12

120

服务农村

凤凰岭车耳营村义务健康咨询

28

46

服务赛事

世界田径挑战赛

6

100

校运会

10

32

中国网球公开赛

13

1000

北京市中小学体质测试赛

60

3800

推拿社每周对全校师生开放两到三天

51

400

合计

180

5498

 

五、质量保证体系

学院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院中层干部领导已累计听课24门次,充分体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关心与重视。

学院围绕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抓好各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干部日常巡视制度、学院领导联系教研室制度;成立以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为主的教学科研工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教学工作也经常作为院务例会、党政联席会的重要讨论内容。20136月,学院举办了首届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此次评选促进了学院教师更为重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也是准备实施的“促进本科教育质量提高行动计划”的重要一环。

2013年学院依据教育部、北京市和我校相关文件精神,在以往人才培养各环节工作措施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制定并实施以下“行动计划”,促使2013版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1.每年7月召开健康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研讨、解决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举办实验教学演示课(期中教学检查期间),对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开发实施奖励。

3.鼓励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开展健康学院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4.举行健康学院本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检验实验教学和技能培训效果。

5.表彰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科研成果的本科生和指导教师。

6.开展教授与本科生,尤其是新生的专业研讨、座谈、讲座等活动,介绍专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树立专业发展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7.开展健康学院年度优秀教师奖评选活动,表彰在教育教学一线为专业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8.开展教研室、实验室管理工作考核、评估,表彰管理工作业绩突出的教研室、实验室主任。

9.制定相关标准,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自评工作。

同时,还要配合教务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体现在学生网上评教、教师试卷分析总结、督导组工作报告等不同方面。此外,还配合人事处监督实施岗位考核、日常考勤、教学事故认定处理等,对认真教学的教师大力表彰、奖励,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严格惩处。

 

六、学生学习效果

2013年我院本科生毕业人数51人,1人未授予学位,学位授予率98%11人继续攻读研究生,占总人数的21.5%;截止2013年底,2013届毕业生只有2人未实现就业,选择继续考研,就业率达94%;其中在医院就业的14人,占毕业生总数27%,在学校就业的6人,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共3人。2013年的毕业生中30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占总人数的58.8%12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占年级总人数23.5%。学院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质达标测试,2013年我院本科生体质测试中,只有1人未达标,合格率为98%

2013年我院学生申报了北京市教委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经学院推荐,专家评审,4名同学获得国家级立项,每人立项经费2万元;10名同学获得北京市级立项,每人立项经费1万元。在今年我校选派交流生的选拔中,我院11名同学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分别有3名同学选派至台湾体育大学、3名同学选派至韩国龙仁大学、5名同学选派至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进行交流学习。

2013年我院学生在校外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2011级王博远同学获得首都高校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单打第二名、男子双打第五名;2012级田梦怡同学获得第五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全国体育院校英语演讲竞赛一等奖;2012级于扬同学获得北京市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三等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院毕业生在北医三院康复科工作的有十多人,2012届的黄涛工作仅一年已具有带进修生资质;在北京按摩医院工作的3人,其中2007届的赵鹏已成为医院学科带头人;在北京市体育局体科所工作的白俊北(2003级)多次参加国家柔道队、国家足球队的科研攻坚工作;另外这些年来还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着卓越的工作表现,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七、特色发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依据社会需求,不断深入开展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评价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并实施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构建了具有体育特色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和运动技能测试环节(实践类课程),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大实验课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从而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对照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目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学院将根据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从实验教学、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四个方面加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丰富第二课堂实践内容,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活动及创新创业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

2014/1/17